青海宏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振荣:不要小瞧咱蒜辣

作者: ■本报记者蒋元锐
    
    想要种好蒜,也需有心人。来自苏州的青海宏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振荣给记者留下的印象是踏实、勤勉。
    产自青海省乐都等地的紫皮大蒜,蒜瓣肥大,汁多,辛辣气味浓郁,一直广为青海腹地的骄傲。
    青海地理位置优越,三江源头的高原水融化而成、海拔高日照时间长、青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其生产的绿色无污染产品自然也能赢得大众的青睐。
    青海大蒜的别样成长
    “别看大蒜虽小,其种植方式也很讲究,尤其要把握好大蒜的种植期。”黄振荣告诉记者,“一旦大蒜错过了良好的生长周期,播种过晚,则苗子小,组织柔嫩,抗寒力较低,越冬期间死亡多,所以大蒜必须严格掌握播种期。”
    大蒜的生长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周期,从育苗到各个环节,都是一次破茧成蝶的蜕变。历经冬日酷寒的洗礼只是第一步,而后,完成春化的大蒜在长日照及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才开始花芽和鳞芽分化。
    大蒜,经过秋冬的洗礼,如何突出重围成为一颗不同寻常的蒜呢,而这颗蒜如何才能赢得更多的青睐呢?
    品质无疑能让大蒜走得更远。在青海富硒的沃土上,生产出优质富硒蒜备受大众的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健康保健的意识正在逐渐增强,他们也提出疑问:“富硒农产品真有那么好?富硒资源能够给当地农业带来什么新变化?”
    据相关专家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在1973年确认硒是人类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硒被誉为“生命火种”“抗癌之王”“心脏的守护神”“长寿元素”和“第二十一种氨基酸”等,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修复细胞、拮抗重金属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功能。
    目前,全世界有42个国家和地区缺硒,我国有72%的地区处于缺硒和低硒生态环境之中。而科研人员在平安区发现的富硒土壤,硒含量平均0.44mg/kg,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达到足硒或中等富硒的水平。
    富硒产品过去并未得到大众的认知,而近两年来,随着大众生活水平提升,人们的保健意识正在增强,随着人们对硒的开发价值的逐步认识,富硒资源成了海东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
    富硒好蒜不简单
    海拔高、气候冷、昼夜温差大、适种性广,除了因地制宜的种植环境外,科技融入农业,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成长。
    记者来到加工地,其已经成为集科研、加工、恒温贮藏、基地种植、销售为一体的产品多元化企业。黄振荣认为,自然环境无疑是产品的优秀原因,而除此之外,完善科研支撑体系,强化科技创新也是促进高原富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该公司种植的富硒乐都紫皮大蒜、富硒马铃薯及其他富硒农产品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发明专利技术——在不添加任何外源硒的前提下,使农作物自然富集富硒土壤中的有机硒,而生产出来的是真正纯天然富硒农产品。
    历经5年时间的研究,得到了稳定可靠的富硒肥配方和关键技术,经取样4000多个进行分析,食品安全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据悉,自2010年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已获得发明专利6项、正在申报发明专利4项、获得科技成果13项。
    除了富硒大蒜外,黄振荣介绍,目前该公司在种植大蒜的现有基础上,扩大了企业的发展规模,已经能生产出13种富硒农产品。
    除此之外,黄振荣认为好产品还需要有好销路,光有大蒜并不能产生复合收益,2015年7月筹资成立青海恩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富硒农产品的深加工。
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双管齐下
    黄振荣介绍,该公司目前已形成了“公司标准+农户种植+基地加工+市场营销”的科技扶贫模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帮助、教会农户种植才能让农户享受到科技时代的福音。”黄振荣介绍,除此之外,该公司产能也正在扩建,需要一大批产业工人和营销人员,也解决了当地贫困农户就业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该公司在富硒大蒜主要种植基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将种植大户、技术能手、贫困农户加入到合作社,发挥各自特长带动农户发展富硒大蒜种植。同时公司与乐都区具有实力的几家大蒜专业合作社、大蒜经纪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黄振荣介绍说,经过3年产业扶贫,投入农资累计1456吨,覆盖面积1万亩,累计培训农民5000人次,直接受益群众3233户,1.37万人,带动905贫困户、3802人脱贫,当地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产业园辐射带动效果显著。
    如今,在青海海东的公路上,一辆辆满载农产品的车辆驶向四方,人们也改变传统的种植思路,慢慢开始实现多元化种植,迈向新方向,这不仅仅是对土地的革命,也是一场产业化的改革,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让更多的农户感到家乡正在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