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CPI PPI双涨 经济运行回暖

工业产品价格上涨有助于企业利润增长

作者: 【记者郭钇杉14日北京报道】
    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涨幅较去年12月扩大0.4个百分点,符合预期。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9%,涨幅较去年12月扩大1.4个百分点,创下自2011年9月份以来新高,超出预期。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工业产品价格上涨有助于企业利润增长,反映经济运行回暖,但初级原料和工业中间产品价格的过快上涨加大企业经营成本,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效应,影响未来企业利润增长。不过,工业生产者购进端价格环比涨势有所收窄,有助于缓解工业价格加速上涨态势。
    具体来看,1月份CPI同比上涨2.5%,高于市场预期,主要受春节期间食品和服务等价格上涨影响;环比上涨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3%,涨幅最大。春节过后食品价格有所回落,以及去年2月份基数较高,预计今年2月份CPI同比涨幅将回落至2%以下。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分析说,根据测算,在1月份2.5%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影响约为1.5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0个百分点。
    “2月份,受春节因素和上年同期基数较高双重因素影响,翘尾因素影响将明显回落。”绳国庆说。
从环比看,1月份CPI上涨1.0%,涨幅比上年12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绳国庆分析说,一方面,受节日因素影响,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3%。另一方面,寒假和春运期间出行人员增多,交通和旅游价格上涨明显。
    国家统计局同时公布的1月份PPI同比上涨6.9%,高于市场预期,继续陡峭上升。去年以来,受内需增加和去产能持续推进的影响,上游行业市场供求关系得以改善,采掘、原材料等行业价格涨幅继续扩大,进一步推高生产资料价格。在调查的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和洗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石油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同比涨幅均有所扩大,合计影响PPI同比上涨约5.7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82.6%。
    同时,“应警惕PPI过快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
    1月份的PPI指数同样也受到翘尾因素影响,6.9%同比涨幅中有6.1%是翘尾因素。相对去年12月份的1.6%涨幅而言,1月份环比仅上涨0.8%,上涨幅度有所回落。
    数据还显示,1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4%,涨幅比去年12月加大2.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2%,涨幅比去年12月缩小0.7个百分点。
    “1月份,主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都有上涨,但PPI环比涨幅普遍收窄,由此可见,未来PPI持续上涨态势可能放缓。”连平分析认为。
    “今年1月份PPI与CPI同比涨幅剪刀差继续扩大至4.4%,创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新高。”温彬称,警惕PPI过快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在去杠杆和通胀预期上升的背景下,下阶段货币政策易紧难松。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邢志宏分析,随着市场形势的继续好转,2017年PPI存在着上涨的压力,但由于工业领域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转型升级任务仍然艰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制约着PPI的进一步上涨。此外,由于生活资料价格保持稳定,PPI对CPI的传导相对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