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武汉讯】去年,湖北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扶贫办、省光彩会联合发起“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湖北省民营企业踊跃参与,积极签约结对贫困村,倾情帮扶贫困户,精准扶贫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赢得了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现场会在黄冈召开,推广了湖北经验和湖北做法。
新年伊始,乘势而上。日前,湖北省扶贫办、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光彩会联合制定了《关于2017年推进湖北“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提质增效的行动计划》,明确十项硬措施,以提质增效新行动,谋精准扶贫新成绩。
行动一:推动建档立卡贫困村与民营企业帮扶全覆盖。突出“村企共建、合作双赢”的理念,采取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一带多等形式,组织民营企业与贫困村结对签约,实现全省482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民营企业签约帮扶全覆盖。强化结对签约帮扶动态管理,建立全省民营企业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管理台账,对民营企业帮扶贫困村、贫困户进展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省级重点抓好100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1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市、县两级按照责任分工抓好本级签约帮扶工作,在全省树立一批示范带头的民营企业和增强自身内生发展动力的贫困村。
行动二:出台“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支持政策的激励作用,省级层面出台《关于支持市场主体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若干政策的意见》,对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且取得较好成效的市场主体,从资金奖励、税收优惠、融资贷款、社会保险、人才培养、项目用地、企业上市、评先表彰等方面给予支持,增强市场主体参与精准扶贫的积极性。市、县两级结合自身实际,整合、出台具体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的优惠措施,确保支持政策落地生根。
行动三:举办参与“千企帮千村”民营企业负责人培训班。2017年,省级适时举办一期以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民营企业负责人为对象的培训班,计划规模100人,重点围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内容进行培训。市、县两级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开展相关培训。
行动四:召开2017年全省“千企帮千村”行动现场推进会议。在“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现场推进会的基础上,适时召开2017年全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现场推进会,现场观摩好的做法,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对全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进行部署和安排。市县两级根据自身工作推进情况,组织召开相应推进会议。
行动五:组织37个贫困县开展银企精准对接活动。充分运用金融支持政策对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引导作用,依托省工商联、省扶贫办与有关金融机构签订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合作协议”,开展政策性金融支持民营企业或项目的筛选工作,对有融资需求、有还款能力且取得脱贫实效的民营企业或项目进行登记造册,形成全省政策性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名录和项目库。组织37个贫困县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组织企业名录和项目库中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或项目,与各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有效对接,各金融机构在政策性融资上予以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保障。
行动六:鼓励贫困县通过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参与“千企帮千村”行动的民营企业。鼓励各县市尤其是贫困县利用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参与“千企帮千村”行动的民营企业,引导民营企业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及其加工业,带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增收。
行动七:引导贫困县民营企业利用精准扶贫绿色通道上市。充分利用好“即报即审、审过即发”机遇,引导注册地和主要生产经营地在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片区县且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运用证券会精准扶贫绿色通道推进上市;在积极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的民营企业中,选择一批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支持其发展壮大,作为企业上市的储备力量;支持贫困县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上市企业到贫困县开展企业并购重组,开展产业帮扶活动。
行动八: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民营企业评选表彰。参照国务院扶贫办和人社部的做法,设立以年度为周期的全省脱贫攻坚奖,并分设贡献奖、奉献奖等奖项,每年表彰一批“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增强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行动九:组织民营企业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劳务对接。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就业岗位需求多、劳务用工灵活等优势,将就业扶贫作为民营企业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的主攻方向予以强力推进,组织若干场民营企业与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间的劳务对接活动,推动贫困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行动十: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督办检查。加大“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督查力度,将“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纳入督查巡查、暗访检查的重要内容,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督办检查活动,督促各级党委、政府履行责任。(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