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优产品结构 调好生产方式 调顺产业体系 ■激活市场 激活要素 激活主体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系统性整体性调整变革

作者: ■本报记者王洋
    国新办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有关情况,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唐仁健介绍,与以前的农业结构调整相比,这次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一定传承性和延续性,更有创新性和发展性。它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农业结构调整,是贯彻农业全产业链条、全产业领域的系统性、整体性的调整变革。
    唐仁健指出,本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体有三点不完全相同。一是过去的调整主要是解决农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的问题,而这次则在促进供求总量平衡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目的是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过去的调整主要考虑了农业生产结构的问题,通俗讲就是考虑初级产品生产的问题。而这次则在考虑调整生产结构的同时,更加注重调整好产品结构。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调整的范围大大扩展、内涵也大大丰富。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经营结构,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三是过去主要是农业生产力范畴的一些调整,这次虽也涉及了生产力发展的一些规定,但更加注重体制改革、机制创新,要靠“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三个“激活”来增强农业农村内生的发展动力。
    在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举措的考虑和安排方面,唐仁健介绍,本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以前的结构调整也有很多新的不同和要求:
    一是从产业发展纵向来看,尽管支持农业生产领域仍然是重点,但是现在的改革已不远远局限于生产领域。而是集中于包括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特别是农产品产后的加工、储运、运销等领域,这方面的支持和发展措施非常多。比如《意见》的15条中写道,发展现代食品工业,要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打造食品加工业的产业集群,还要实施主食的加工提升行动,因为主食消费者关系十分密切。要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的模式,中央厨房在东部地区,上海、山东等地非常普遍和突出。另外要开发功能性、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和以前仅仅着眼于田头、着眼于初级产品不完全一样的改革思路。
    二是从横向来看,除了重视支持农业本身的发展,优化农产品本身的供给以外,这次文件特别强调,除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之外,还要着力推动满足对农业的观光、休闲、康体等体验性、服务性的需求。另外还要满足群众对青山绿水等生态性、绿色化的需求。
    具体而言,在注重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方面,要靠“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三个“激活”来增强农业农村内生的发展动力。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指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要鼓励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把现代的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
    韩俊表示,中央一号文件在支持返乡下乡创业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方面,内容十分充实,份量占得很重,政策含金量也比较高,尤其是在用地政策、金融服务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在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方面,文件提出要整合多项支持农村创业创新的有关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创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各地建立返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服务平台,开设开放式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等。
    此外唐仁健也表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很多撬动资本的机制和办法,大体包括七类:一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也就是大家很熟悉的PPP模式。二是实行以奖代补。以奖励的形式取代补贴。三是贴息,对贷款进行贴息。四是建立担保机制。去年中央已经建立了担保体系,各省基本都已跟进,并向市县一级延伸。还有其他渠道、其他行业,也可以建立涉农的担保体制。五是建立风险补偿基金,主要是考虑贷款银行出现风险时怎么给予一定的补偿。六是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的投资基金。投资基金风靡于现在的很多行业,但在农业领域还普及得较少。七是加大政府债券投入,特别是专项债券的发放,加大对地方农业农村基础建设项目的支持。
    以上的种种措施,如果能够各尽其用,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十三五”时期农村建设这个庞大的资金缺口,就能够建立起金融和社会资本下乡的“导流渠”,也能够疏通资金回流农村的“毛细血管”,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