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创新”助浙江民营制造业前行
企业坚守主业坚持研发积极开拓市场拓展产业链实现产业升级和优化
作者:
■商意盈
岁末年初,经济下行压力仍未完全缓解,“坚守”成了不少浙江民营制造业企业提及最多的关键词。“留得青山在,何愁春不来?”浙江不少企业家表示。
在浙江骏马衣车有限公司,几位工作人员正熟练操作着平衡车进行清货、送传单。这个靠生产缝纫机配件起家的企业,在2016年下半年转型智能出行市场,仅平衡车半年产量就达9000台,预计半年利润可达500万元。
“以前做缝纫机配件属于产业链下层,现在的产品技术含量高,而且直接面向经销商,企业有了更多自主权和话语权。这个转型转对了!”公司总经理阮吉明说。
除了看准相关行业“突围”,一些企业也在通过整合产业链、实现“互联网+”、资本“走出去”等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实现企业从低端加工制造业到微笑曲线两端的发展。
宁波联兴塑料包装彩印有限公司从事塑料包装生产,经济下行压力让企业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总经理毛晓鹏说:“2014年行业整体开始走下坡路,我意识到不转型不行。”
2016年,毛晓鹏公司研发的互联网平台“99东家”正式上线,以集成优势直销公司以及产业链上的产品,还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实现了从低端加工制造业到微笑曲线两端的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企业家们普遍认为坚守主业、坚持研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不少浙江民营企业通过加大科研创新力度,积极开拓市场,拓展产业链,不断实现产业升级和优化。
位于义乌的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是全球吸管的销售冠军。在展示厅,记者看到一款名为爱心吸管的创新产品,小小吸管中含有11种装置,可供两人同时饮用且不会回流,方便卫生。
“坚持主业并不意味着长期盯着‘低小散’,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有效创新是企业发展不变的主题。”公司总经理李二桥说,目前双童拥有87项专利,创新吸管产品占总销售额42.6%。“创新吸管可将一般吸管10%左右的利润率提高到70—80%。”
来到浙江金蝉布艺股份有限公司展销陈列室,上百种新产品琳琅满目。“我们目前开发的分解甲醛窗帘、加入纳米银离子的高抗菌窗帘能有效改善室内环境,市场认可度很不错。”公司总经理杨卫说。
尽管各级政府为了促进企业发展出台了大量相关政策,企业困难有所缓解,但原材料成本上升、用工成本持续上涨等老问题仍然存在,企业分化加剧。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史晋川说,全球经济仍然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减轻企业负担,让它们轻装上阵。
为企业减负,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浙江一直在行动。2016年,浙江共出台50条减免措施,预计将为企业减轻1000亿元成本支出。
>>链接
浙江推动小微企业集聚发展
近日,浙江出台《关于加强小微企业园区建设管理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计划到2020年新增小微企业园区500家,新建(改扩建)标准厂房5000万平方米,推动10万家企业入园区集聚转型发展。
据介绍,小微企业园区的建立旨在帮助解决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如土地空间制约、产业分散、升级难等。
根据要求,该省将对小微企业园区定期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规划布局和选址是否符合要求、建设程序是否到位、配套设施是否齐全、运营管理是否规范、产业是否“低小散”、环境是否“脏乱差”等情况。
另一方面,鼓励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项目和“专精特新”、科技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入园,鼓励同行业企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入园集聚发展。
此外,还将推动小微企业“个转企”“小升规”,支持开展“机器换人”“电商换市”;加快建立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制度,实施差别化的资源要素价格、配置等政策措施,倒逼落后产能加快淘汰,支持优质企业和项目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