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凌: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协理论艺委会委员、南京颜真卿书画院秘书长,著有《砚边夜评》《醉书醉画醉文》《中国名画鉴赏辞典》(合作)、《邹凌花鸟画集》等、译著有《沈铨研究》等。
邹凌擅作写意花鸟画,他的花鸟画取材讲情意,布局求严谨完美,笔墨华滋润泽且多彩,他为求不同对象的质感、量感和美感,常运用精微多变水破墨色和水渍痕等手法,使画面充溢着画家对自然生命的深情厚谊,画面艺术形象展示出多层次的节奏感
邹凌,为人真诚谦和,品格高尚,天资颖悟,是一位勤奋刻苦,好学上进的中年花鸟画家。他走的是一条传统——生活——修养——创新之路,是一条古今书画名家实践证明了的成功之路。
他领悟到中国画的创新,必须是立足于传统基础上的创新,那种否定传统另起炉灶,或想走捷径不下苦功夫就能成家的企图是行不通的。
更悟出不仅学古人、学今人,更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坚持写生,从大自然中汲取创作源泉。他勤于思考,勤于实践,敢于创新,终于走进了属于他自己的花鸟画天地。观其作品,立意新颖,形神兼备,不与人同,画面热烈奔放,色泽明亮,有时代感,雅俗共赏。
在花鸟画创新上,他深知注重笔墨情趣,在笔、墨、色之间善于用水,将凝水、渍水、水破墨、墨破水、水破色、色破水、水带墨等水渍痕手法运用自如。尤其是在锦鸡、鹌鹑、水鸟、公鸡等鸟类羽毛的处理上别有新意;再现了鸟羽多层次的丰满韵致,形象逼真。他还强调章法图式的重要性,使作品赋有诗意,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弘扬中华文化”,邹凌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淡泊名利,静下心来,保持着良好的创作心态,潜心经营着他真、善、美的艺术世界。努力创作出“不媚时人眼”的有我之作。他一手拿画笔,一手拿文笔。1990年,他参与了《中国名画鉴赏辞典》的编写工作,成为在整个辞典的编写中年龄最小的作者。1997年翻译出版《沈铨研究》一书,受到中日学者的好评。2010年,他将以往在媒体上发表的画史画评、文史掌故等文章汇集成册,出版了第一部个人文集《醉书醉画醉文》。其第二本文集《砚边夜评》(书画评论集),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鉴于他全面的修养与绘画实力,体现在绘画作品上,即有深度、有意境、有韵味、有情趣、有文气,称得上是一位学者型的中年画家。
——摘自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积寅的《赋予文气的新文人画》
我读过邹凌君书画评介文章,文中有史有论有赏,看得出他是位书画界的文人。再观他的花鸟画作,从中品尝出新的文人画之趣味。
邹凌君擅作写意花鸟画,他的花鸟画取材讲情意,布局求严谨完美,笔墨华滋润泽且多彩,他为求不同对象的质感、量感和美感,常运用精微多变水破墨色和水渍痕等手法,使画面充溢着画家对自然生命的深情厚谊,画面艺术形象展示出多层次的节奏感。在淡雅笔墨的中间,作艳丽色彩,给人以雅中有俗,雅俗共赏之趣,丰富多彩的韵致,蕴含着诗的意境。中国传统的文人画家作画一向以水墨为上,忌色彩,视色彩为俗,这是过去时代旧文人出世思想所致;如今世道太平,国家时代精神欣欣向荣;大众的审美思想亦趋热烈向上,所以花鸟画中作艳丽色彩会既受世人喜爱,又体现笔墨情趣,邹凌君顺应了当今的时代精神。
邹凌君由史学而入艺术学,由绘画史论而入绘画创作,这使他的画顺理讲法,注重审美体现。他的花鸟画创作是沿着传统的长河自然迈进,自然渗入时代的精神,也是自然呈现出他个人的审美思想和情趣,他画的品格和他的人格一样朴实自然,沉稳且不造作,以此画风秀于金陵画林之中。
——摘自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左庄伟的《自然渗入时代精神》
作为能书、能画、能文的花鸟画家,邹凌的突出之处在于比较丰厚的综合素养,敏感于审美的艺术悟性,自然铸镕到他勤奋耕耘的笔墨表现中,而逐渐形成了作品个性化的样态:清纯、亲切,秀美、优美,并进而生发出艺术的感染力。
作者用笔墨所致力建构摈除污染的“鸟语花香”新天地,给人以自然、和美之感,而其写就的花鸟,却往往是风姿绰约、温馨可人的,足以让观赏者收品物润心之效。
他的画并非泼墨阔笔,而让视角着落于精致、秀丽的小写意花鸟画格局中,邹凌的运笔骋墨赋彩,大抵遵循着“尚情、尚理、尚韵”的理念去塑造艺术形象、托物寓兴。
尚情。艺术创作的欲火,总是为情所点燃。绘画时的“物我两忘”佳境,往往升华于不可遏止的激情。其为情所濡染的创作笔墨,激活了画面,也印证了罗丹的那句警言:“艺术就是感情。”“要点是感动,是爱,是希望、战栗、生活。”
尚理。在当前书画界有不少作品背悖了画理,蒙骗市场,乱套了,批判标准已然失却。审视邹凌的作品,分明可感的是其笔、墨、色在变化运用中理数昭然。黄宾虹曾强调指出,作画“得笔法墨法章法,与众不同,入于规矩之中,而超出乎规矩之外,方能得之。”所言与传统画论中“法无定法”“法有常理”的说法内涵是一致的。邹凌的做法是力求让自己的创作实践,臻于“应目会心,神超理得”。
尚韵。这是其花鸟画创作中颇为关注的审美指向。“六法论”中的“气韵生动”居评画尺度的首位。“韵”在邹凌的作品中,体现为形象、笔墨间主次、虚实、对比、均衡、含蓄、和谐等对立统一关系巧妙运用的结果。在艺术筹度上,尚韵重律,会让画面油然焕发出诗意感、节奏感、抒情感,人文色彩浓郁,艺术生命力旺盛。
——摘自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丁涛的《尚情·尚理·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