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帮扶项目661个 投资金额5.46亿元

江苏“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作者: ■本报记者庄道秋

    日前,在江苏省工商联十届六次执委会上,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苏省工商联主席许仲梓表示,江苏省工商联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成效显著。据统计,自“百企帮百村”扶贫活动开展以来,江苏全省各地已落实帮扶项目661个,投资总额5.46亿元,帮扶贫困村580个,帮扶贫困人数5.97万人。其中,产业帮扶项目35个,投入帮扶资金3.4亿元,捐赠公益项目472个,投入公益帮扶资金1.29亿元。2016年,全省有145家民营企业开展异地帮扶,落实各类帮扶资金2.57亿元,帮扶贫困人数1.3万人,其中,28家企业有省外帮扶项目,帮扶资金1.61亿元,受益人群4169人。241家企业积极开展本地帮扶活动,投入各类帮扶资金3.09亿元,受益贫困群众4.67万人。
    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中央有要求,江苏有行动,落实见成效”,这是江苏工作的鲜明基调。
    按照全国工商联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去年,由省工商联、省扶贫办、省光彩会三家单位组织成立了江苏省“百企帮百村”扶贫活动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百企帮百村”扶贫活动工作部署。
    为抓好工作落实,江苏省工商联在党组书记会、主席(会长)圆桌会上多次就开展“百企帮百村”扶贫活动进行专题部署。
    去年6月,江苏省“百企帮百村”活动推进会暨村企结对帮扶签约仪式在南京举行,广大民营企业积极踊跃参与结对帮扶。
    针对“百企帮百村”活动的开展,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江苏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杨勇,带领调研组赴苏州、无锡等地开展调研,要求全省各级工商联组织动员全体会员和商会组织积极参与“百企帮百村”扶贫活动,以党委、政府的建档立卡为导向,对标找差,既要按照南北对口格局,抓好结对帮扶,也要组织各方力量参与本地扶贫。
    南京市20家民营企业与淮安市淮安区、盐城市响水县的20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苏州市工商联组织20家帮扶企业赴宿迁、连云港等地的结对帮扶村实地考察,部分企业帮扶项目已落地。
    连云港市工商联开展“百企帮千户”扶贫活动,组织动员本市百家以上民营企业帮扶百个经济薄弱村的千户贫困家庭,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无锡市先后两次组织市(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考察扶贫村,帮助贫困村项目建设。该市以异地商会为平台,充分发挥异地商会优势,找支点促落实,积极推动相关企业与徐州、连云港两地的结对帮扶贫困村合作,组织扶贫村与商会对接、项目对接,把帮扶工作灵活组合为项目投资工作,以村支书为项目带头人,带领全体村民共同完成项目,形成“资本+劳动力”相结合的扶贫双赢新模式,增强扶贫村的造血功能,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模式。
    南通市结合实际,积极推进“经济顾问型”“结对联动型”“扶贫开发型”“公益捐助型”等多种方式的扶贫开发模式,社会反响良好。
    扬州市立足本地,集中力量打牢本地农村经济基础,积极探索成立基金会等帮扶新形式,取得成效。广大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定位、规模能力,在薄弱村发展一批特色产业、解决一批贫困户就业、落实一批公益扶贫项目,取得良好成效。
    南京中科集团在淮安设立特色产业生产基地,招聘当地员工;汪海集团为淮阴区三坝村修建基础设施,改善居民出行条件;苏州常客隆超市与泗洪县周冲村结对帮扶后,围绕推进当地农业产业化、地方土特产外销、常客隆连锁店延伸布点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当地的山芋、玉米、大米、生猪等农副产品走进电商平台;连云港东海县宏杨木业联系该县吴场村,主动帮助村里各家庭板材加工农户规范生产,招聘村里的低收入农户就业,并成立板材加工协会,促进当地木材加工业健康发展,使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万元左右。
    “大数据”建设助力扶贫
    按照全国工商联要求,江苏省工商联组织全省设区市工商联以及99个县(市、区)工商联相关人员,对如何使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台账管理系统进行培训,下发数据录入任务与要求,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
    据介绍,江苏各地行动迅速,组织企业进行扶贫数据录入。截止到目前已基本完成数据录入工作。
    台账管理系统的完善,对掌握“百企帮百村”扶贫活动进展情况,了解相关问题,提出未来工作思路,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统计,自“百企帮百村”扶贫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各地已落实帮扶项目661个,投资总额5.46亿元,帮扶贫困村580个,帮扶贫困人数5.97万人。其中,产业帮扶项目35个,投入帮扶资金3.4亿元,捐赠公益项目472个,投入公益帮扶资金1.29亿元。2016年,全省有145家民营企业开展异地帮扶,落实各类帮扶资金2.57亿元,帮扶贫困人数1.3万人,其中,28家企业有省外帮扶项目,帮扶资金1.61亿元,受益人群4169人。241家企业积极开展本地帮扶活动,投入各类帮扶资金3.09亿元,受益贫困群众4.67万人。
    为进一步加强对“百企帮百村”扶贫活动的推进与落实,做好纪实工作,江苏省工商联对全省各级工商联组织以及企业开展扶贫活动的先进做法与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对相关工作动态及时进行跟进,在此基础上,编发《江苏省“百企帮百村”扶贫活动简报》,定期发送相关部门研究参阅,推进工作落实。截止到目前,已经编发了10期工作简报。
    与此同时,为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神,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参与“百企帮百村”扶贫活动的先进典型,提升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扩大社会知晓度和美誉度,江苏省工商联正在筹备开展全省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参与“百企帮百村”扶贫活动先进典型宣传活动。对全省南北对接和本地帮扶实施产业扶贫、商贸扶贫、就业扶贫、捐赠扶贫、智力扶贫和其它扶贫的企业或商会的先进典型,持续进行宣传引导,加强工作推进。
“百企帮百村”的江苏特点
    杨勇表示,发挥企业优势,把开发式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主要手段是江苏的一大特色。
    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扶贫工作中,捐款捐物只能解一时之困,而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拔掉穷根、开拓富源。江苏省工商联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努力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实做细,使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不断完善,“输血”的对象精准无误,以确保打赢扶贫脱贫的这场攻坚战。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着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从“扶贫”到“扶智”的转变。全省各级工商联坚持做好企业家与经济薄弱村的对接沟通,促进民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着力于开发式扶贫,积极实施村企共建,努力达到互利共赢,使经济薄弱地区的“造血功能”多样化、长期化。
    南京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通过光彩事业促进会的平台,开展了“同心·万家民企帮万户工程”,先后有近1.7万家次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活动,帮扶贫困家庭6.8万户次,为经济欠发达镇村建设了一批同心厂房、种养殖基地、路桥、水渠和教育医疗设施等生产和公益项目,广受好评。
    常州市积极加强项目化推进力度,结合常州光伏企业优势,积极推动相关企业与苏北经济薄弱村对接,开展项目合作,加强推进落实。
    淮安市工商联联合市委统战部、市扶贫办共同开展“千企帮千户淮商助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所属各县区工商联和市直属商会组织会员企业与千余户帮扶对象进行“一对一”帮扶,现已成功结对近九百多户,取得了良好效果。
    盐城市工商联紧扣“抓认识”“抓教育”“抓机制”“造声势”,多措并举,广泛发动,积极推进工作开展。
    镇江市注重发挥基层商会作用,分级负责明确责任,通过产业、就业、公益扶贫等方式将扶贫工作抓牢、抓细、抓实。
    泰州市号召广大民营企业参与光彩行动,支持鼓励企业参与帮扶活动,积极推进参与帮扶的企业在政治上有荣誉,事业上有发展。
    苏州市吴中区采取了“1+N众筹”集体扶贫模式,即1个乡镇或行业商会+N个商会企业对接1个经济薄弱村,集合众长、分担压力、突出重点、精准见效。
    宿迁市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商会+经济薄弱村”精准扶贫工作新路径,重点实施“七个一批”帮扶措施,取得良好成效。
    徐州市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详细了解贫困村基本情况,积极做好南北对口支援、村企结对帮扶对接工作,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本地帮扶,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推进精准扶贫见实效、出成效。
    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强调,要深入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努力减少相对贫困、促进共同富裕,确保包括低收入群体在内的全省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生活、就业、教育等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好因病因残致贫返贫问题。对经济薄弱村、革命老区、集中连片困难地区,实行重点帮扶,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健全完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创新扶贫工作方式方法,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开发事业。
    据介绍,今年江苏省“百企帮百村”扶贫活动将继续坚持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模式,扎实推进,持续发力,力求实效。
    (图)江苏省工商联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成效显著。据统计,自"百企帮百村"扶贫活动开展以来,江苏全省各地已落实帮扶项目661个,投资总额5.46亿元,帮扶贫困村580个,帮扶贫困人数5.97万人。图为江苏省"百企帮百村"活动推进会暨村企结对帮扶签约仪式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