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改革创新取得进展
累计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作者:
■本报记者杨联民
上海改革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其主要标志是上海自贸试验区3年取得重要成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系列成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等,这是正在召开的上海市人大五次会议传出的信息。
据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向大会提交的报告,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3年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明确的试点任务基本完成,在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划相衔接的投资贸易制度体系、深化金融开放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累计有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总体实现了预期目标。其主要进展体现在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负面清单经3次修订完善由190条缩减到122条,对负面清单以外实施备案管理;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分两批实施54条扩大开措施,已落地外资项目超过1800个;建立以备案制为主的境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境外投资管理流程,设立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建立企业准入“单一窗口”制度,改变由多个部门分别管理企业准入事项的状态,实行由市场监管部门一口受理的企业准入单一窗口制度等。
在金融创新方面,创设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分类别、有管理”的资本项目可兑换操作模式;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实施证券“沪港通”,推出黄金“国际板”和“上海金”人民币集中定价机制,成功发行首笔自贸试验区债券,设立上海保险交易所、上海票据交易所等要素市场等。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为目前已制定新一批10项出入境试点政策,国内人才引进梯度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加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下放力度,在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新制度和新流程,引导高校院所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组建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在浦东新区试点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快速机制;完善职务发明法定收益分配制度,一批科研成果按新办法实现转化;浦发硅谷银行等8家银行获准开展投贷联动,累计102家科技型实体企业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技创新板成功挂牌。深化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2016年落上年度加计扣除额408.2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受惠企业达6906家,出台了推动国有创投企业市场化运作实施细则以及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转让办法,鼓励国有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率先开展上市许可和生产许可相分离的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出台加强财政科技投入联动与统筹管理实施方案,修订完善上海市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科研单位经费使用自主权进一步提高;大力吸引境内外研发机构落户,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累计达4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超过60家,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41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