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用长征精神为精准扶贫行动加油补钙

作者: ■王菲

    本报的“长征路上的扶贫攻坚战”系列报道,历时11个月,终于在本期全部刊发完毕。整个系列报道共22篇,超过13万字。我们的目的可简单归结为一句话:用长征精神为“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加油补钙。
    报道一如我们所设想的那样,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并涉及长征路线上的13个省份。虽然未能涵盖所有地区,但对于报道本身而言,依然可称得上“圆满”。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也是全面落实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光彩事业促进会“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开局之年。
一年来,无论是实地走访,还是通过资料梳理,我们都有非常深刻的体验与感慨。一篇篇报道、一个个案例不断地在证明:精准扶贫,我们是认真的。
    这份认真,来源于工商联系统自上而下的组织筹划;来源于各省市自治区县基层的贯彻配合;来源于每一位参与到其中的工作人员的坚持不懈。
    这份认真,来源于每一次的采访对象为记者带来的感触。全国工商联在毕节的挂职干部张勇,他朴素的挂职信念就是为老区做力所能及的事;巴中市工商联主席任晓娟对本地扶贫先进企业如数家珍,她的工作干劲不让须眉;黔西南州工商联党组书记胡祥,围绕州委、州政府扶贫战略规划,与民营企业家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宁夏工商联宣教部工作人员丁媛为记者提供采访资料核实每项数据,她的谦虚谨慎令人钦佩……
    然而,这份认真,更是来源于千千万万战斗在贫困一线的村干部、企业家不论寒暑在田间地头的身影以及用自己的双手与贫困抗争的普通百姓。
    长征胜利已经80年。80年虽说早已是一位沧桑老人的年龄,然而长征精神却在岁月的长河中依然历久弥新。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长征早已从“任务”“符号”逐步发展成为我们精神上的引领。
    当前,这场脱贫攻坚战令世界瞩目。于我们而言,脱贫攻坚更是一段新的长征,我们所有人都应该秉承长征精神,把个人与国家、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起来。不论面对怎样的艰辛,始终一往无前,像当年红军长征一步一个脚印那样,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