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不败”神话还能持续多久

作者: ■肖玉航
    股市场"新股不败"的神话可能在2017年终结,破发品种的出现将存在较大概率,而这些主要由机制、扩容、估值累积风险、股东回报及市场投资者趋于理性发展等多种因素引发,而从国际资本市场发展来看,新股破发是正常的,而新股在市场多空争夺中能够体现分化,体现出机会与风险的对冲则利于优胜劣汰机制的完善与市场化进程,投资者须理性地看待新股的投资风险与机会
    2017年元旦之后,新股开板时间越来越快,而次新股大面积走弱的市场格局及市值的风险回落,使得投资于此的投资者,短期亏损明显扩散。我们通过目前市场品种轨迹及国际资本市场研究认为,2017年新股破发概率将明显体现,即“新股不败”的市场现象将随着股票市场化、品种扩容、投资理念的不断成熟发展等因素体现分化与风险,今年打破的概率较大。
    从2016年新股情况来看,虽然2016年新股中签后平均盈利高达3.5万元左右,但是从近期观察来看,我们发现涨停板数不多于5个的个股越来越多,其中一半以上是2016年12月份以来上市的个股。包括上海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日月股份、三角轮胎、贵广网络、武进不锈、中原证券等多只新股。2016年以来,新股供应加速的3个时间截点分别为3月份、7月份和11月份,特别是11月份,IPO批文由两周一次改为一周一次,打新也是往往一周超过10股,这种情况已持续两个月,如果按照目前的发行速度,2017年的新股发行数量有可能创出历史第一。
    对比成熟市场来看,新股的破发与上涨体现的是分化特征,新股当日破发的个股案例在国际市场上非常常见,而中国股票市场上新股本身发行PE23倍顶格的情况下,首日44%上涨,然后10多个涨停,然后形成百倍PE风险后,不断回落,这是交易机制与对冲机制不完善所致,国际上香港、美国新股上市首日与老股票同一规则,即T+0与无涨跌幅限制,多空博弈破发还是上行,则取决于市场力量与机制。在现实情况来看,同一家公司在A股上市公司能够体现较大的市场升幅,但如果在香港市场同类公司并不是如此好运,因为成熟与理性、机制的对冲往往是理性的,破发也不论你是国字头还是民字号。
    观察股票市场发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作为2016年全球最大IPO项目备受关注。其H股自2016年9月28日在港交所挂牌以来,股价出现破发,当时K线走势呈现90度的下落,短短数个交易日,就出现破发,后运行相对平稳,但仍离发行价有相当距离,这些值得投资者多加思考,其映射出什么信号呢?从世界主要资本市场来看,由于市场化的交易规则与投资人的理性程度,发行市盈率相对合理,新股登陆市场后,其并不会出现惊人表现,因为机构定价与市场发行的估值已反映了当前发行股价或公司基本情况,而上市后的多空争夺则取决于市场交易者的态度,之后则取决于业绩与投资回报等因素变化,因此新股破发较为常见。日前A股市场新股顶格PE23倍发行后依然秒停加板停的上涨,不分质地的将新股推向百倍甚至更高市盈率的情况将难以持久或累积巨大的预期风险,邮储银行的破发需要A股投资者对理性的成熟市场或理性投资进行一个全面思考。
    2016年底至目前,次新股炒作基础面临巨变,这一变化是多方面的。次新股造富效应在A股市场表现较多,但是最近几个月,次新股却变得“跌跌不休”了。不少次新股打开涨停后,连续下挫,跌幅甚至高达40%-50%,这使得高估值风险的冲击风险正在市场蔓延。
    近期研究深圳市场次新股指数(399678)发现,其以往的强态已形成“熊市”轨迹,其2016年11月23日至今,指数由2046点跌至目前1450点左右,次新股指轨迹已下落超过25%,而个股由高位向下的跌幅更是惊人。
    总体来看,A股市场“新股不败”的神话可能在2017年终结,破发品种的出现将存在较大概率,而这些主要由机制、扩容、估值累积风险、股东回报及市场投资者趋于理性发展等多种因素引发,而从国际资本市场发展来看,新股破发是正常的,而新股在市场多空争夺中能够体现分化,体现出机会与风险的对冲则利于优胜劣汰机制的完善与市场化进程,投资者需理性的看待新股的投资风险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