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瑞银基金:

阿尔法是2017年定增收益主要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李涛

    继2015年国内定增市场突破万亿大关后,2016年定增市场延续了2015年的火爆态势,全年定增规模突破1.54万亿再破历史纪录。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市场低位徘徊的大背景下,定增市场凭借“折价率收益+市场波动收益+个股成长收益”三大红包成为大型机构投资者争抢的香饽饽。而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虽然不能直接参与动辄千万级门槛的定增市场,但是可通过百元起投的公募基金间接分享这一投资机会。
    2016年已经落幕,有一类基金从年头至年尾频频“刷屏”,这就是定增基金。WIND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12月28日,市场已成立的定增基金数量已由2015年末的6只扩充到28只(包括已转型的定增基金),另外目前还有包括国投瑞银瑞泰定增基金在内的5只定增基金正在发行。国投瑞银基金定增团队吴潇表示,在资产荒的背景下,定增市场的参与者以及资金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预计明年定增的总体平均折价稳定在低位,阿尔法(个股选择)收益依然是明年定增收益的主要来源。
    2017年定增总体平均折价稳定在低位
    回顾2016,前11个月定增融资规模达1.39万亿元,已超过2015年全年。不过,在资产荒背景下,以往具有较高折价的定增折价率越来越低。WIND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的一年期定增平均发行折价率为9.91%,三年期定增的平均发行折价率为27.41%,分别同比大幅下降45.78%和42.75%。
    国投瑞银基金定增团队认为,在流动性没有出现大幅变化之前,2017年折价率可能还是稳定在个位数水平,这也符合监管层一直以来鼓励的按照市价进行发行的指导意见。过往几年的定增项目是以牺牲流动性来换取折价。目前,定增市场的参与者以及资金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级半市场越来越有向二级演化的趋势,未来项目的折价会维持两级分化的态势,成长性好质地优良的项目贴着市价发行,质地稍微欠缺的则需要较高的折价补偿。
    众所周知,定增收益有三个来源,首先是定增的折价收益;其次是来自市场波动的贝塔收益;第三来自于个股成长性的阿尔法收益,即公司实施定向增向,资金用于新业务、新项目的投产,将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国投瑞银基金定增团队认为,2017年定增总体平均折价稳定在低位,而当前经济还在筑底的阶段,供给侧改革和补库存造成的企业盈利改善高点可能出现在2017年上半年,指数中枢的变化更多来自于流动性影响以及居民资产再配置的溢出效应,因此2017年指数大概率维持区间震荡。在此背景下,阿尔法(个股选择)依然是定增明年收益的主要来源。
在折价和成长中寻找平衡
    据了解,正在发行国投瑞银瑞泰定增是国投瑞银基金旗下第4只公募定增产品,封闭期为18个月,其中封闭期内参与定向增发的股票资产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
    面对2017年定增市场出现的新变化,专业人士表示,新产品未来在个股标的选择上,将通过行业及其地位、财务数据、转型外延预期、标的市值、持仓结构、管理层执行力及诉求等多个纬度去进行筛选。行业选择则会顺着经济转型方向带来的新兴产业机会为主线,掘金未来保持高增速的细分子行业。比如消费升级领域的食品、教育、电子行业,包含工业4.0概念的信息安全、物联网、智能制造业等等。整体仓位风格的选择配置上倾向于哑铃式的两头,在折价和成长中寻找一个风险的平衡点。
    就具体定增参与策略而言,专业人士示将沿着以下三大方向进行选择。一是选择高折价以及具有较高资产安全边际的项目,这类标的虽然成长性欠佳,但是高折价提供的安全垫可以当作类固定收益品种来配置。二是选择低折价但具备高确定性成长的新兴产业龙头,高成长确定性的行业白马在经过今年的估值消化后,为2017年留出了足够的上涨空间。最后,选择预期差的小市值弹性黑马,未来战略和执行力优异的公司仍将脱颖而出,巨大的预期差可能会带来丰厚的投资收益,这将作为弹性品种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