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见效

作者: ■周凯

    随着人口向中小城镇转移,乡镇污水成为水环境治理的难点。由于人才缺失、经费不足和管网不配套等原因,近年来不少新修建的乡镇污水处理厂“停摆”,难以正常运行。重庆市实施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政府搭建平台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乡镇污水处理,政府和市场各司其职,促进了缓解财政压力、确保设施运行、环保产业发展的多赢。
    重庆环保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钱忠明介绍,重庆市计划到2017年底前实现该市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达到1584座,目前已经建成809座,在建279座和新建496座需投入60多亿元,政府财政压力较大。
    “同时,负责乡镇污水处理厂运维的有民营公司也有国有公司,由于技术能力、专业管理、运营经费、配套管网不足,部分污水收集率不高,难以达标处理,地方环保部门无法实现有效监管,有的建好后甚至闲置未运行,造成巨大浪费。”钱忠明说。
    为解决环保投入单靠政府、实现环保公益设施的有效运行,重庆市近年来加快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治理,于2015年6月成立重庆环保投资有限公司。
    钱忠明说:“环投公司不是大包大揽,而是采用PPP加第三方治理的模式,将污水处理市场向社会资本开放,通过招投标,让大量环保企业竞争参与乡镇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建设、运维。”
    重庆德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通过招投标成为该厂的运营方,公司经理张胜君告诉记者:“我们接手后经过前期大修,这个厂很快就正常运行了。生活污水处理不难,关键要有专业的管理。经过环投公司的招标,我们中标了11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运维。”
    合川区环保局一位干部说,以前地方政府既要负责乡镇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建设,还要负责设备运行和达标处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