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促进民间投资

作者: ■本报记者管弦见习记者兴云

    “2016年,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半个月前刚结束的贵州省经济工作会上,定调经济发展要“两条腿”走新路即:一方面,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传统产业,巩固现有生产力,稳住经济发展基本面。另一方面,通过全面开放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新的生产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字里行间无不传递着一个信息:壮大民营经营,民间投资大有可为。
    经济工作会召开后这半个月内,记者发现,由贵州省工商联组织的公检法、税务以及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密集召开,一时间,如何打造良好的纳税服务以及法制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增长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改善纳税环境
    “税务信用评级如何达标?税改后抵扣税没有发票怎么办?”2016年12月29日,当来自能源、餐饮、制造、建材等行业的企业家们与省国税局副局长潘建、省地税局总会计师任亚林等省国地税的税务专家一遇见,有关“税务信用评级、抵扣税、差额征税”等等一个又一个的税务问题被连连抛出,让持续了近3个小时的民营企业纳税服务联席会议年度工作会久久不能结束。
    贵州巨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治星建议落实健全税收政策和保障机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到实处使其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促进企业把蛋糕做大、把市场做足、把产品做优、把企业做强。贵州省物资流通商会会长林春明会员企业在采购白菜、土鸡、鸭子等食材无法获取发票而无法抵扣、基建施工单位中的临时工工资的抵扣等问题提问;省汽车汽配行业商会会长朱林就汽车经营场地搬迁后,税务却无法一同迁走、降价处理商用车的征税等问题提问;贵州省总商会副会长、贵州双龙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安之忠则对煤炭产业在整合、企业走出去境外投资等遇到的税务问题提问;省工商联副主席、贵州雨田集团董事长张雷则希望税务大厅在办税方面提高效率和税务机关能够对所管的辖区企业给予税务政策的指导和培训。
    在听取大家的交流发言后,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汉宇在讲话中指出,省国税局、地税局与省工商联共同协作,搭建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平台,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省各级国税机关依托平台办理民营经济涉税问题760个。他表示,省工商联要积极作为,加强和民营企业、税务机关的沟通,持续改进纳税服务,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加强平台建设,通过搭建纳税服务平台,保护会员的利益、动员会员依法纳税、了解税收征收方面政策,推动征纳税工作的便利化,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方面。
    法制环境建设是一场大考
    “现在许多企业正进入越坡过坎阶段,处境并不乐观。尽管如此,一些企业家还是愿意放手去干,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逐步向好的环境给了我们信心。”2016年12月29日,司法界、法律界以及企业家代表三方就产权保护营造良好法制环境座谈时,贵州汉方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杰深有感触地说,依法保护产权意见的出台无疑给大家的信心再加码。但在贯彻落实上能否提出大胆、超前的决策,让企业发展无后顾之忧,将会是一场大考。
    “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推陈出新,完善并构建系统的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对产权保护形成常态化的制度保障,增强有产阶级的信心。”贵州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子军认为,应不断增强全民产权保护意识。同时,加大对政府“权力”的约束力度,真正构建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变革无处不在,应加强对新生事物、新的领域、新的生产方式的了解,用保护的眼光看创新超前发展。”两位企业家的看法,在贵州省人大立法专家、省工商联法律委员会委员薛军这里得到了另外的诠释。他认为,在推进法制建设的过程中,尤其要聚焦个案、聚焦发展、保护实体,通过好办法、好经验、好案例的推广加强宣传树立典范,营造良好法制环境。
    贵州省律师协会副会长、省工商联法律委员会委员姚毅则认为,要从思想上真正树立平等保护、公平公正的观念,建立独立公正的司法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的落实过程中,行政部门该干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探讨。”贵州省经信委企业改革与发展处处长、省工商联法律委员会委员周航认为,产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如何贯彻落实,贯彻落实的好不好,行政机关是当中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