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匠心打造汽车锻压件王国
作者:
■徐志南本报记者俞凤琼
见到何伟时,他刚从国外返回。
2016年11月4日至6日,作为福建民营企业唯一一位代表,何伟应邀作为企业随访团成员,跟随李克强总理访问拉脱维亚,出席2016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及经贸论坛,现场聆听了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并到爱沙尼沙、立陶宛等国家进行商务考察。
“随国家领导人出访,既亲身感受了中国的影响力,了解了当地的产业和资源,考察了市场,拓展了视野,也收获了和众多企业家的友谊,获得了重要的人脉资源。”何伟说。
据了解,这种随国家领导人出访的经贸团报名情况都很好,必须进行筛选,除了要求企业家政治过硬守纪律外,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行业影响力等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此次出访,既是对何伟个人综合素质的认可,也是对南平市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发展业绩的肯定。
工艺改进开创企业发展新图景
日前,位于建阳区水吉镇玉瑶工业平台的南平市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车间一片忙碌,刚下线的工字前轴来不及进仓就被装上了车,发往国内多家知名汽车厂家。“产品供不应求,不少业务员成天守在车间‘抢’产品。”何伟笑着说。
1996年,何伟的父亲何文义带领7位同事下海创办了南平建阳市汽车锻压件厂,承接原单位的订单,生产半轴毛坯。由于产品低端,再加上订单量少,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的状态。
从事铸造行业多年,何文义想,若能借鉴日本汽车前轴浇钢技术,进行汽车前轴工字梁熔模精密铸造技术攻关,不仅能大大减少投资,还可缩短生产周期,产品极具竞争优势。
长达两年的试验就此开始。何伟听说江西南昌一位专家有破解之策。于是,他找到了这位“救星”。专家的婉拒并没有让何伟打退堂鼓,五顾“茅庐”的诚心和坚持最终深深打动了专家,决定“出山”援助。
生产工艺的改进,不仅让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抓住了国内汽车市场逆势上扬的机遇,创出企业发展的全新图景。何伟告诉记者,新品面世的2000年,企业产值为600万元。此后,每年均以翻一番的速度迅猛增长。2009年,企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5亿多元。
继往开来带领企业跃上新高度
2003年,跟随父亲打拼多年的何伟,接过接力棒,挑起了全面运营管理企业的重担。
虽然在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浸润多年,但何伟认为“对比老一辈洞察先机、驾驭市场的能力,还有很大的距离。”他举例说,2016年初,自己到云、贵、川考察,发现轻、中、重型汽车的桥壳需求量巨大,前景广阔。猛然回首,才发现父亲早已洞察市场的变化,在2014年就组织力量研发,并投资1500万元建设生产线。当时,自己还曾反对这个决策。
何伟深谙:董事长的理念、视野和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如何尽快弥补与父辈的差距?何伟把学习作为成长的良方。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级统战部、工商联组织的企业高级经理人培训班、北大青年企业家培训班等。另一方面,搭建平台,增进企业间的交流。前不久,建阳区工商联组织非公经济年轻一代代表人士到义乌学习考察电子商务。回来后,何伟当即倡议成立学习联盟,不定期开展走访交流。
“生产各种轻重型汽车(含农用车)的工字前轴、后桥,涉及1000多个品种,覆盖99%以上的轻卡车型。年销售工字前轴30多万支,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0%……”谈起企业的发展成就,何伟如数家珍,他把成绩归功于研发投入。“成功没有捷径。唯一的办法就是保持平常心,以工匠精神推动创新,依托核心竞争力构筑产业发展新支撑。公司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约占当年销售额的15%。”何伟说。
目前,企业取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9项(其中1项为美国授权国际专利),个人取得实用新型专利28项,专利数达57项。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该厂“传动轴结构”项目还荣获了“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铜奖。
新常态下,民营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同样如此,日子过得好的并不多。何伟的企业正是为数不多中的一家。“除了技术上的优势,品牌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何伟告诉记者,品牌优势正日益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企业十分注重品牌的培育,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企业的“铁驰马”商标已成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党建扎根建好发展的人心工程
600多名员工,厂房5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5880万元,生产总值10多亿元,累计上缴税收1亿多元……
“从宏观层面讲,靠的是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和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从企业内因讲,我认为应归功于企业党支部的正确引领和党员作用的充分发挥。”何伟说。
作为一名党员,何伟认为,在民企中开展党建,既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也是企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需要。2001年,在何伟的推动下,南平市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党支部成立,共有党员19名。
近年来,党支部始终把开展党建工作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打造品牌的发展大计紧密结合。党员员工谢有清带领技术攻关小组对高耗能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既节省了能耗,又降低了成本;党员员工谢宏兴利用业余时间改进传统生产工艺,作业效率和材料利用率明显提高;党员朱光亮、周新华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加班加点,确保如期交付生产订单……
这些只是党建给力企业发展的缩影。如今,在南平市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几乎每个片区、每个部门都能看到党员身体力行的身影,他们用党员特有的先进性为企业注入鲜活的血液,在20周年的新起点上,助力企业跨越腾飞。
“实践证明,党建工作做好了,也能转化为生产力。”这是何伟最为津津乐道的实践体会。他说,一年企业靠机遇,十年企业靠管理,百年企业靠文化。企业20年的发展,最关键的就是拥有了这么一批人,而做人的工作核心就是文化建设。党组织就是优秀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何伟告诉记者,眼下,企业正朝着新的目标积极挺进,这更需要党组织和党员发挥更大的作用。“有企业党组织做坚强后盾,企业就不会走错路、做错事——发展靠党建,党建促发展,我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以义为先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
“每月收入近4000元,两年后就能盖新房,日子越过越有盼头。”42岁的游堃高兴地说。
游堃是建阳区水吉镇贫困村——莘溪坪村村民。因家庭原因,游堃在家守着3亩多地,日子过得十分艰辛。2015年,何伟响应“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号召,与莘溪坪村结成帮扶对子,优先安排适龄的贫困村民到企业就业,改变了游堃等贫困村民的生活状态。“员工全部是本地人。一般工人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高的可达5000多元。”何伟说。
70后的何伟并不满足于“解决就业”这一初级目标,他希望用知识改变员工的命运,让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体面。“承担就业是企业的主要贡献,但企业在多用人的同时,还需要解决人的发展问题。”为此,企业每年都拨出专款,用于提升干部、员工的业务素质和发展能力。与此同时,开展老员工、党员劳模、优秀员工外出旅游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成立工会,建设福利房,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成长空间,让员工看到美好的前程。
“老板不能认为按时给员工发工资就等于尽到了责任,更重要的是要善待员工,要把员工当成兄弟姐妹,营造大家庭的温暖。”在何伟的带领下,企业全体干部纷纷以老板为榜样,尊重、爱护、关心员工。
何伟认为,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2007年,何伟成立了建阳区水吉中学何氏助学金,每年拨付2万元,帮助母校学生完成义务教育,至今已资助200余人。此外,他还坚持每年为一名贫困大学生缴纳学费,直至大学毕业。
身为建阳区政协常委,何伟经常挤出时间深入乡村调查,听取群众意见,提出了多份紧扣民生的高质量提案,受到了相关部分的重视,并拿出确实有效的举措,加以推进解决。
在“绿色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的当下,南平市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砥砺前行,斥资实施“绿色运营”,推广新工艺,重新申报《环境影响评价》,开展职业卫生防护,举措频频。如为减少大气污染,何伟大力推动企业对毛坯热处理环节进行改进,燃料由煤改为天然气,成本因此高出了两倍。又如,为确保企业发展与员工的职业健康,何伟积极倡导“职业卫生防护与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同等重要”的理念,主动申请《职业卫生现状评价》。再如,为确保企业的绿色运营,何伟提倡企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不惜投入20万元,重新申报《环境影响评价》……
一系列持续的善举,诠释了何伟心存感恩、奉献社会的事业追求,体现了一名成熟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树立了成功民营企业家的标杆典范。
人物素描
何伟,1976年出生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政协常委,建阳区工商联副主席,南平市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董事长。先后获得南平市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优秀青年企业家、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
在何伟的带领下,企业连续10年成为建阳区“十大纳税大户”,先后荣膺“南平市重点企业”“武夷新区、建阳区信用示范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诚实守信示范单位”“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及“工人先锋号”等20多项省、市、区级荣誉。2015年,企业获评福建省科技型企业,2016年通过市级企业技术中心、TS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证。2016年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高新科技企业申报已获得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