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经济应“离而不偏”
作者:
■蔡恩泽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会议强调,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赢得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其中蕴含着发展离岸经济的信号。
在全球经济下行、复苏仍不明朗的大环境下,离岸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生长点。中国正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与之匹配的离岸经济也应激起拍岸惊涛。
所谓离岸经济,是依附于非本土居民的经济,包含投资、贸易和金融三个层面。离岸经济是大国的标配。回眸五百年来,大国崛起无不是以离岸经济铸就辉煌。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将离岸经济渗透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并扩张到全球,让这个原本安详飘荡的小岛成为庞大躁动的经济体。
离岸经济是冒险家的乐园,虽说险象环生,但征服之后更彰显冒险家的人生价值观。10年前,华为公司拿下欧洲市场的是以余承东为首的一帮年轻人,他们就像孤魂野鬼一样徘徊在欧洲大地,经过一次次惨痛的失败,终以分布式基站获取当时世界第一电信大运营商沃达丰的芳心,在欧洲市场立住了脚跟。如今华为在国外已经建立了16个研究所,光是设置在德国慕尼黑的研究所就拥有将近400名专家,研发团队本地化率近80%。华为在海外的投资更是大手笔,仅2014年,华为在法国用于开发智能手机的投资就达15亿欧元。
离岸经济是国际经济体短兵相接的战场,充满博弈和厮杀,其中贸易摩擦更是此起彼伏,需要敢打硬拼的冲杀精神。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把贸易看作是一场战争,中国应有迎战姿态。而随着中国跨境电商平台落地到更多的国家,加之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进一步确立了中国在全球数字贸易领域的领先地位。作为跨境电商第一人、敦煌网创始人兼CEO、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中小企业联席主席王树彤认为,中国将提前3年成为全球数字贸易新担当。数字贸易将颠覆全球传统贸易,具有充沛的互联网思维的创业者将在全球数字贸易中大显身手。
离岸经济通行国际游戏规则,集成诸多国际化元素。离岸金融可谓离岸经济的金字塔,它是设在某国境内但与该国金融制度无甚联系,且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其运作需要完善的金融体系和经验丰富、运作高效的金融机构来支撑,国际化人才必不可少,特别是处于一线的离岸银行交易员,非思维前卫、精力饱满、业务娴熟、具有国际化风范的青年才俊难以担当此任。
而眼下,一家家离岸公司尽显风流,一座座离岸工厂拔地而起,一起起投资性并购波澜壮阔,一件件服务外包项目风生水起,一笔笔离岸金融业务掷地有声……中国投资的触角正伸向海外,去异域增值。中国贸易要以数字贸易打头阵,另辟阳关大道。中国金融要通过建立离岸金融中心,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中国要努力打造资源在全球、销售在全球、创意在中国的局面,要升级中国制造,告别昔日factory,要争做全球的office。
不过,当下中国的离岸经济也存在一些问题。海外投资标的多是猎杀与国内经济重叠的产业,比如险资对外大手笔收购,动辄上百亿美元,收入囊中的多是对国家竞争力毫无帮助的房地产,且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流失。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为1:9,远低于世界平均1:4.2的水平。货物贸易频遭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货物金额已超过25%,约为450亿-500亿美元。我国中资离岸银行的业务还停留在传统的存款、贷款和国际结算上,仍然以发展国际结算和低风险的贸易融资为主,主要服务对象仅限于境外中资机构和港澳台地区的境外企业等狭窄的范围内,而欧、美、日等经济发达地区客户较少。
有鉴于此,必须大力改善海外投资结构、贸易结构以及离岸金融业务结构,以结构优化提升离岸经济质量,防止离岸后偏离本土经济大棋局。
海外投资要以填补本土经济空缺或补短腿为原则,一是铁矿石、石油等资源性产业,加强战略资源性产业的并购,为我所用;二是高精尖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经济增长的生长点,必须加以关注,加大游说力度,力求有所突破;三是加工贸易,利用我国加工产能,通过资本输出带动商品和劳务输出;四是承揽为“一带一路”服务的基础建设工程。通过上述产业、项目的投资并购,壮大本土经济。
国际贸易要力争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推进,要鼓励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在管理体制、促进机制、政策体系、监管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打造服务贸易制度创新高地。要依托互联网平台优势,注重发展数字贸易。要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海关出口平均查验率,加强分类指导。
离岸金融要与国际接轨,创新拓宽业务。鉴于我国市场参与者的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现阶段对离岸金融创新业务的开展应当遵循“适度从严、逐步放开”的原则。监管机构应督促进行金融创新的金融机构不断加强和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使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做到设计合理、更新及时,使相关制度有效衔接。同时,加强监管,防止出现重大风险和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