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升至两年来高点

经济趋稳向好但小企业经营压力仍大

作者: 【记者郭钇杉1日北京报道】
    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联合发布数据,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7%,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升至两年来的高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PMI指数11月份继续提高,并已连续4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经济增长趋稳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从分项指数来看,新订单指数最近两月上升明显,10月升幅达到1.9个百分点,11月又上升0.4个百分点,达到53%以上,高于去年同期3.4个百分点。
    同时,进出口有所改善。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50.3%和50.6%,分别高于上月1.1和0.7个百分点,双双回升至临界点以上,且为年内高点。
    在各项指标转暖的同时,企业成本上升、小型企业经营压力大等苗头性问题不容忽视。
    成本上升主要体现在原材料和运输环节。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指出,反映原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上涨的企业比重超过三成,为近三年的高位。同时,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波动,进口原材料成本有所增加,对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影响较大。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调查显示,一些企业反映,煤炭、焦炭以及塑料原料等产品价格上涨快,成本压力加大。而反映运输成本问题的企业比重连续4个月上升,11月份达到33.6%,为近年来最高值。此外,煤炭、部分化工原料、纸浆和纸板局部地区供应紧张。
    “成本上升加快侵蚀企业利润,企业对此担忧情绪上升,受此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有所回落。”陈中涛说。
    此外,小型企业经营压力仍然较大。11月份,大、中型企业PMI进一步回升,但小型企业PMI为47.4%,低于上月0.9个百分点。
    “小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明显不如大中型企业,”赵庆河指出,小型企业生产经营继续位于收缩区间,且降幅有所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PMI数据的回升显示当前经济缓中趋稳的基础进一步夯实,释放四季度经济稳中向好的重要信号。
    “结合PMI指数走势及调查中企业反馈的意见来看,市场需求回暖,价格回升,企业开工率提高,这种整体向好发展态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陈中涛分析,四季度经济企稳态势将进一步巩固,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预计全年能实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张立群认为,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原材料库存、采购量指数提高,表明企业补充库存活动趋于增加。综合研判,未来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概率较大。
    此外,当天发布的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7%,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上升,为2014年7月以来的高点。非制造业延续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增速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