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市场还在陆续有“运动员”入场,也仍有资本不断涌入,而且并不以用户体验取胜的摩拜单车却能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这些都充分说明短途出行的需求一直没有得到满足,共享单车是一个需求容量巨大的市场
在摩拜单车没投放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政府部门其实早就在城市的一些区域投放了公共自行车。直到2016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橙色车轮、银色车身的摩拜单车投放市场,共享单车市场以星火燎原之势被引爆,变成了“现象级”的资本狂欢。
与此同时,共享单车的“赛道”上还挤满了ofo、优拜单车、小鸣单车、骑呗等众多玩家。在失去先发优势、融资背景不敌摩拜、ofo的情况下,这些玩家也杀入了城市最后一公里的争夺战,当前也难分胜负。
有生命力,值得鼓励
在互联网项目涌现的当下,许多项目都只是昙花一现,那么,刚起步的共享单车未来能跑多远?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共享自行车是自行车回归城市的一种方式,是由市场主体提供的,这比由政府财政支持的公共自行车更加有生命力,值得鼓励。
顾大松也指出,共享单车遭遇城管执法也反映出一个问题,非机动车停放位置需要科学规划以及相应管理,这要求相关管理部门负起责任科学规划。
“显然,共享单车在创业过程中,大方向是对的。”顾大松建议,这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合作治理。政府有关部门要科学规划,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市场要用主流方式推广良好的出行方式,实现健康运营;社会也要积极参与,诸如以社会信用积分的方式鼓励。
“总而言之,共享单车的出现,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有帮助的。”顾大松说。
盈利已经不远?
摩拜单车日前在深圳发布会上透露,年底前将在深圳投放3万到10万辆单车。按照每台单车3000元人民币的成本计算,摩拜的投入是3亿元人民币。摩拜管理层称“目前还不知共享单车盈利模式,但共享单车距离盈利已经不远”。
据透露,每台摩拜单车平均每天大约有10人到20人使用,“摩拜客”需要支付299元“押金”,10个“摩拜客”支付的押金就是2990元,足以弥补车价。大家还可以“脑补”一下,摩拜背后可以玩的金融操作。
如果这10个共享单车的粉丝每天因上下班而骑2次车,按照2元一个人算,那大约是一天消费20元,一个月是600元。那意味着,只要这台摩拜能撑够5个月的使用,就将开始盈利。按照摩拜方面估算,每台车的使用年限可长达8年,哪怕频繁使用,也可以使用4年。更何况,随着生产数量上升,单车的平均价格将会下降。
当然,这是在没有失窃和恶意损毁情况下的估算。有熟悉摩拜情况的人士称,摩拜在某城市投放的1万台车中,一个月后损毁了100台,损毁率仅仅是1%。大规模失窃、损毁的情况并没有出现。
如果算上流动人口,北上广深都是1千万到3千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即使投入的那3亿元是不考虑回本的投入,每个人身上不过补贴了10-30元而已。仅仅花3亿,就可以吸引北上广深这些超级城市的关注度,是多么划算的事情。
共享单车的“粉丝”主要使用其功能,随时随地能用,对外观的要求反而是其次。规模这么大,运营成本又低,共享单车最后出现两三家全国性的巨头的几率是极高的。
乐见政府出手规范
近日,成都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办公室对部分道路上的“共享单车”进行清理搬离,随后又将其退还,相关举措引发舆论关注。日前,成都官方称,已要求城管、交管等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如何规范管理和有序运营。
对此,经营“共享单车”的企业摩拜单车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乐见政府出台相关规范,将有利于这一行业有序发展。
日前,成都市华阳街道的城管以非法占道经营为由扣押了辖区内百余辆违规停放的共享单车,此举引发舆论关注。不过,消息曝出不久,成都市城管委员会却否定了华阳街道城管的执法行为,认为对于共享单车按照《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进行管理,随后,相关部门又将扣押的共享单车退还。
针对这一热点话题,日前,成都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张正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近日,火遍成都的“共享单车”,给市民出行提供了崭新的选择,为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极大便利,引起了部分市民的追捧和热议,成都市委、市政府也高度关注。
张正红也指出:“共享单车”带给大家方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侵占盲道、机动车道等不规范停放问题。对此我们既不能简单地说“NO”,也不能熟视无睹放任不管,市委、市政府已要求城管、交管等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如何规范管理和有序运营,切实保障市民的合法权益、保护企业的正当利益,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成都方面的回应,摩拜单车相关负责人曹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相关举措,共同推动文明规范使用共享单车,“也乐见政府出台相关规范,此举将有利于这一行业更规范发展。”
共享单车一进入成都便因停放问题遭遇城管执法,被认为有些水土不服,虽然被扣押单车最终全部退还,但一直备受争议的违停问题,依旧是共享单车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此类状况并非个例,此前,疑因乱停乱放,在北京,部分共享单车遭遇了被集体上锁的情况。
那么,此问题当如何解决?曹先生向记者表示,这需要政府、企业、用户三方协力解决。他指出,一方面,希望政府出台相关规范的同时,也能划出一片专门的停车区域,诸如在上海,当地增加了许多停车点,一些收费停车点也向共享单车开放。
另一方面,作为企业,他们出台相关措施,诸如制定用户信用评级,并奖励用户举报违规停车等不合理用车行为。
同时,针对争议较多的地铁口车辆停放问题,他们也加强与政府方面的沟通。诸如在不太欢迎自行车的北京西站,通过沟通,当地管理方会将乱停放的车辆收集,他们再去回收。
“再者,希望用户文明停放车辆。”他指出,在劝导用户文明停车上,企业出台了相关措施鼓励用户规范用车。此外,更现实的是,仍需要一些好的范例以及足够的停车位置。
还遇哪些尴尬?
显然,违停只是共享单车入市以来所遭遇的一大尴尬。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运行期间,偷窃、人为毁坏等尴尬更让共享单车企业头疼。以损毁问题为例,据媒体报道,按照摩拜广州所给出的损毁率数据,每一万辆摩拜单车即有1000辆遭到人为破坏。
记者注意到,摩拜单车自入市以来,曾多次被人为破坏,破坏方式五花八门,有的被扔河道,有的二维码遭喷漆,有的被从楼上直接扔下,有的车胎被割开……值得注意的是,据媒体报道,共享单车受损毁形式最多的就是小广告。它们贴满了单车的车身、座椅。最可怕的是微信或支付宝的转账二维码,被贴在车身的显眼处。
也因此,上述尴尬作用于用户体验上,找车难是一大问题。此外,也有用户反映押金充值快但退还周期长、车身稍显沉重使用体验有待改善等等。
针对公众关心的一些问题,该如何管理呢?
曹先生说,北京有超过3万辆共享单车,广州大概有2万辆,深圳用36天投放了3万多辆,维护人员不是特别多。不过,因为技术原因,使用智能锁,可以后台监测。针对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后台干预,并进行维护,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如此保障这几万辆车处在良好的运行状况。
此外,长期运营后的车辆骑行安全问题也受到关注,曹先生指出,摩拜单车是按4年免维护的标准来设计的,具体标准诸如自行车链条4年内免上油,也因为这样的安全考虑,车辆设计得较重。此外,在户外,车辆始终还是难免会出问题,会通过后台及时接受反馈情况,随后进行维修。因此发现问题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