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记者拍摄的一段暗访视频揭开了服装行业的童工黑链条——在江苏常熟,很多服装厂都会通过中介从云南等地购买童工。那些十几岁的孩子,被骗到工厂里没日没夜地干活,只要不听话就会挨打;他们不干到年底就拿不到工资,只要想逃跑就会被扣押身份证、银行卡和手机,甚至遭受暴力……
据报道,这些服装厂对待童工极为粗暴,为了让童工多干活,甚至使用暴力对待这些孩子。老板还会扣押身份证、银行卡、手机,让想离开的工人离开不了。不到年底,还领不到工资。服装厂本就漠视员工权益,更何况童工还没有达到法定的劳动年龄,更不会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童工的劳动权益更是遭到了粗暴的践踏。此次媒体掀开了常熟服装厂非法使用童工的一幕,不由让人感叹今夕何夕。
早在1991年4月,国务院就已颁布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用人单位被禁止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但企业非法使用童工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媒体与舆论的关注,法律的约束,也不能阻止企业使用童工。
常熟的一些服装厂招收童工、虐待童工,在当地已经成了较为普遍的现象,那么为何执法监督部门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进行遏制?这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违法行为。服装厂通过扣押身份证,通过暴力相逼来强迫童工卖苦力。如果确认存在非法拘禁等情形,服装厂老板甚至涉嫌刑事犯罪。这些需要公安等相关部门介入调查,依法厘清并追究服装厂老板的相关责任。当然,对于非法倒卖童工的中介,也要依法予以追责。
企业非法使用童工,甚至粗暴践踏员工权益;孩子们如同成了被奴役的奴隶,被肆意盘剥,这些都不应发生在法治社会。目前此类现象在全国范围内还普遍存在,这是法治社会之耻,更是职能部门之耻。这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企业用工的监管,完善责任制,对于失职渎职的相关部门,也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只有法治利剑才能割断黑色的“童工链条”,才能保护好孩子们的权益,保护法治社会,保护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