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京津冀协同发展社会组织高峰论坛举办

研究报告认为商协会将发挥十方面作用

作者: 【记者林宏伟北京报道】
    报告认为,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作用,需要建立政府间协同网络、商协会协同网络、政府与商协会对接网络以及地方政府层面执行网络4个网络平台,形成深度互动
    日前,由中国社会组织杂志、首都民间组织发展促进会等主办的首届京津冀协同发展社会组织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发布了《行业协会商会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报告》,认为行业协会商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将在推动产业升级、组织招商引资、搜集行业信息、直接参与政策拟定、完善金融服务支持、制定行业服务标准、参与征信体系建设、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促进人力资源双向流动和参与环境治理等10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今年7月29日,北京市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天津市社会团体管理局、河北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共同签订《京津冀社会组织协同发展合作框架意向书》,本次论坛是该意向书确定的重点合作项目,同时也是北京市民政局2016年购买服务资助项目。
    本次论坛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为主题,通过主旨发言、政策解读、行业推介、专家点评等丰富的形式充分探讨行业协会商会如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推动功能疏解与行业创新,以此促进京津冀三地社会组织参与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支持产业转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来自京津冀三地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全国性以及京津冀三地优秀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优秀会员企业负责人,社会组织及区域协同发展领域的专家学者近30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中国社会报社社长周蔚华现场发布的《行业协会商会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报告》,是本次论坛的重点。报告调研了三地多家行业协会商会,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文本分析、问卷调查、案例解析,最终形成报告成果。
    报告显示,行业协会商会普遍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对自身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三地商协会日益重视通过组建或参与京津冀联盟的方式协调行动。多数受访者在京津冀一体化中都参与了产业发展互补互促、资源要素对接对流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领域,其中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所占比重最高,为62.96%。商协会在参与京津冀协同过程中对社会服务业配套、政府购买服务、发展产业园区和政府权力下放政策需求较高,约1/5的机构对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一定的需求。
    报告认为,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作用,需要建立政府间协同网络、商协会协同网络、政府与商协会对接网络以及地方政府层面执行网络4个网络平台,形成深度互动。在立法协调上要软硬并举,强化重点领域监督和管理,完善商协会参与公共服务机制,激励商协会提升服务水平。
    北京河北企业商会会长陈三国代表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的260多家行业协会商会在论坛上发布了《首届京津冀社会组织协同发展高峰论坛行业协会商会北京共同宣言》。
    据悉,此次论坛由京津冀三地登记管理机关与中国社会组织杂志一起设计论坛的组织框架、运行机制及约束管理体系,论坛组织结构采取“3+6+1”模式,“3”是三地登记管理机关及相关政府部门联合指导,“6”是6家核心社会组织作为承接日常服务管理事务的运行单位具体运作、组织参与,“1”是中国社会组织杂志作为高端智库进行统筹策划、协调各方发挥核心作用。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京津冀社会组织协同发展合作框架意向书》中提出的建立三地共同举办、轮流承办的社会组织协同发展论坛长效机制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