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架设发展桥梁 精准服务两个健康
开创新时期常熟工商联工作新局面
作者:
■常工轩
近5年来,常熟市工商联牢牢把握两个健康工作主题,紧密团结和依靠广大会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认识适应新常态、引领发展新常态,民营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
常熟,简称虞,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常熟”,是一座千年古城。
常熟地处江南水乡,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大陆经济最强县级市之一。
初冬时节的常熟依然是花红柳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对于“江南福地”的美誉,可谓名副其实。而常熟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似乎也是对“福地”的诠释。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9月底,常熟市私营企业达33038家,个体工商户达91683家,分别比2011年9月净增12632家和26432家;民营经济累计注册资本达到1413.44亿元,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341.38亿元、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72.06亿元,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继续位居江苏省县级市前列。
近5年来,常熟市工商联牢牢把握两个健康工作主题,紧密团结和依靠广大会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不懈、汇聚合力,全心全意、强化服务,努力以务实清廉的作风、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认识适应新常态、引领发展新常态,民营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常熟市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全市经济持续增长的“加速器”,活跃市场的“兴奋剂”,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增加收入的“活源泉”。
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
近5年来,常熟市工商联把教育引导作为重要职责,不断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把“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作为思想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重要载体,培养了一支爱国、敬业、创新、诚信、守法、贡献的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队伍。
——实施主题引领。5年来,常熟市工商联紧紧围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民营企业家与中国梦”等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专题报告会,开展“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与企业转型”等一系列发展论坛,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提高民企声誉信誉,引导商会制定完善行业自律规约等,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形成了常态化的思想教育工作机制,打造了常熟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品牌。今年,常熟市工商联全体常执委向全市民营企业发出“坚定信心、守法诚信”倡议书。
——坚持创新培训。常熟市工商联始终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常态化学习培训之中,每年组织企业家开展合同法、劳动法、知识产权保护法、股权投资等相关涉企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培训,会同组织部、经信委、团市委等部举办提升企业家素质的各类专题培训,会同苏州市工商联组织三期浙江大学总裁班,相关基层、行业商会充分发挥阵地作用,通过商会大讲堂、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企业家培训工作,确保企业家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积极奋发的创业激情。5年来,累计培训非公有制经济人士5000余人(次)。
——突出典型带动。常熟市工商联在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中,把培树典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突出出来,充分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他们积极争取市委宣传部,协调电视、报刊等社会主流媒体,充分利用会刊、网站、微信等自有媒体,大力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诚信立业、依法治企、守法经营、创新发展的典型宣传,引导企业家政治上自信、发展上自强、守法上自觉。
——关注新生代企业成长。常熟市工商联高度重视新生代企业家培养工作,将新生代企业家培养纳入工商联工作重点。着眼于青年企业家成长需要,筹建青年企业家工作委员会。不断拓展新生代企业家培训阵地,积极举办新生代企业家培训班,举办新生代企业家主题沙龙和互访交流,精心组织新生代企业家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组织新生代企业家参与为贫困学生捐资助学、为新市民子女学校捐书捐款等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增强新生代企业家责任意识、爱国情怀和发展能力。同时,不定期组织新生代企业家谈心谈话,引导新生代企业家正确处理与党委政府、社会、群众、员工的关系,真正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有责任、有能力的新时代企业家。
——回报奉献赢美誉。常熟市工商联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致富不忘国家,致富更要报国。近年来,先后有50多个民营企业投身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在突发自然灾害面前,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开展大型慈善活动;开展精准扶贫活动,引导多批多家企业赴常熟市挂钩援建的泗洪,参与精准扶贫活动。事实表明,常熟市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5年来,他们积极参与各类光彩行动、扶贫帮困、社会公益建设,捐款捐物价值折合人民币超过两亿元,展现出了常熟作为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形象,使常熟的社会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组织建设工作是硬抓手
据介绍,近5年来,常熟市工商联以着力构筑“网络健全、机制完善、队伍过硬、作用显现”的组织建设大格局为目标,积极探索组织网络纵横拓展,会员结构日趋优化,商会管理日益规范,作用发挥逐步显现。
——会员队伍稳步壮大。常熟市工商联调整会员发展思路,拓宽会员来源渠道,将会员发展重点转移到全市重点民营企业、转制企业、科技创新企业、新兴产业企业、人才企业、新三板上市企业、中小微成长型企业及现代服务企业中,使会员数量快速扩大,会员结构根本改变,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全市80%以上的骨干企业、近60%的新三板上市企业,已成为工商联会员。截止到今年6月,常熟市工商联会员总数达6310家,比上届末净增1259家,其中,企业会员4771家,个体工商户会员1539家。
——组织网络纵横拓展。常熟市工商联积极探索商会建设新思路,注重纵横立体架构的商会三维系统。在各镇商会、行业商会、异地商会建设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创新商会建设思路,将商会建立在重点产业、新兴产业上,建立了一批区域和特色性商会;新建立了上海、江西、睢宁、莆田、青田等5家异地商会,异地乡情和常熟发展的紧密度日益加深。同时,将基层商会建设的触角延伸至村,建立了辛庄卫家塘村、古里琴东村、沙家浜横泾村等3家村级商会。5年来,常熟新建各类商会16家。目前,常熟市工商联共有各级商会96家,基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市、条块结合、特色鲜明”的商会网络。
——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常熟市工商联首先推进商会法人化。5年来,常熟市工商联按照“成立一家,登记一家”原则,对新建商会全部实施了法人登记。目前市、镇、村三级基层商会和市级行业商会民政登记率达100%,通过每年开展商会民政年检和财政票据年检,规范商会法人管理。其次,推行商会等级评定。星级评定是推进商会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前提条件。自2012年以来,常熟市工商联共有5家商会通过3A及以上等级评审,1家行业商会、2家异地商会获评省4A级社团组织。同时,推进“五好商会”建设。以工商联创建“五好工商联”为龙头,有序开展全市“五好商会”创建行动,制定完善《全市商会系统量化考核标准》《先进商会考核内容、标准及要求》,印制《商会工作台账》,通过日常指导和定期考核相结合,促进商会建设规范化管理步上新台阶。
——作用发挥更加明显。5年来,常熟市工商联引导行业商会在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和承接政府购买能力上下功夫;在加强行业自律、共享市场信息、协调政企关系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上作探索,商会作用发挥更加明显。无纺业、纺织服装、玻璃模具商会等行业组织建立企业预警机制和行业共性服务平台,一系列务实性服务举措,不仅使企业受惠,而且有效扼制了行业不正当竞争,促进了企业抱团发展。机械铸锻商会试点开展“行业准入预审机制”和“年检预审机制”,为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先行先试进行了探索。浙江商会、房地产业商会、辛庄镇商会等10家商会先后成立商会调解委员会,受理和调处各类投诉案件,化解各类矛盾,社会管理的触角得到有效延伸。积极参与市劳动关系三方五家协调机制,推行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促进了民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
创新服务工作是黏合剂
近5年来,常熟市工商联始终秉承在“联字上做文章,服务上求创新”的工作思路,不断解放思想,努力开拓创新,积极谋划服务会员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搭建政企互通平台。常熟市工商联与16个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建立了工作会晤制度,形成了常态联系和紧密的业务协作关系。如与经信委、商务局、国税、地税、法院、司法、人社、总工会等相关部门共建“纳税人之家”“法律服务中心”“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及“劳动关系三方协作机制”。全市基层商会均建立了“纳税人之家”,条件成熟的部分基层、行业、异地商会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每年开展“律师进民企服务月”活动。每季度邀请市领导和经济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市工商联“民营经济发展分析会”,邀请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担任商会顾问,参加商会活动,为会员企业表达诉求提供平台。积极配合市级机关部门“行政服务进商会”活动,5年来,邀请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商会企业家,面对面释疑解答和政策解读等活动20多次,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格局。
——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常熟市工商联联手市经信委、侨办、侨联举办“聚焦财富新机遇——常熟首届资本论坛”,启动诺亚财富管理中心服务其市高端民企专业理财;联手民生银行,支持商会成立“小微企业城市商业合作社”,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联手市金融办、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专题召开银企座谈会,推介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新产品,把脉民营企业突破资金瓶颈的技术节点;完善创新创业资本运作模式,鼓励商会企业参股该市首只股权投资基金——常熟中科东南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等,均取得显著成效。
——搭建育才合作平台。常熟市工商联积极加强与市委人才办、经信委和相关院校合作,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加快培育企业发展各类人才。先后联手举办了“第四期清华大学高级经济管理总裁研修班”,两期江苏省高级职业经理人培训班,为民企法人、高管加油充电。加强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利用其在常熟培训项目,组织民营企业法律顾问、劳资、工会、营销等人员,开设“创新营销”“现代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等公开课。
——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常熟市工商联围绕会员企业加快“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强烈诉求,广泛搭建各种平台。一是利用国务院支持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契机,加强与新疆伊犁州经贸交流。先后组织5个乡镇、8批次58位企业家赴疆实地考察,目前已有景丽针织、安琪尔毛衫等多家企业落户伊犁霍城县和察布查尔常熟纺织服装产业园。二是会同侨办开展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民企现状调研。召开“印尼西加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推介会”,组织部分民企赴印尼、孟加拉国等地进行商贸考察交流。三是围绕加强国内外商协会、企业经贸交流。5年来,各级商会活动精彩纷呈。同时,创新对外联络方式,务实开展民间商务外交,启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企业家来常驻点交流;会同商务局组织波司登、梦兰、长城轴承等12家企业参加第四次中国-东欧国家领导人会议,搭建民企“走出去”战略平台;与日本川内市商工会议所、澳大利亚华人商会和上海宝山、闸北区商会等18个友好商会,开展企业家互访互动;虞山镇、沙家浜镇、市纺织服装等各商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时装节、服博会、江南文化节等大型展会,为会员企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搭台架桥。
——服务效能机关树形象。5年来,常熟市工商联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主题教育、“两学一做”教育开展为主题,狠抓机关作风锤炼和效能提升,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工作团队,坚持以创新的理念指导工作,以创新的服务破解难题,以创新的机制构筑优势,满腔热忱地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零距离服务”,努力实现干部“素质提高、服务提质、效能提速、形象提升”,机关内部形成了积极向上、工作创优的良好氛围。
参政议政工作是主渠道
常熟市工商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参政议政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参政议政主渠道作用,参政议政工作成绩显著。
——围绕中心调研。常熟市政协工商联界别组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两个健康发展的领域展开调查研究。5年来,先后提交政协大会发言10篇,提交团体提案43件,民营企业家政协委员提交个人、联名提案53件,撰写社情民意33件;常熟市工商联在两会上的发言、提案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重视,为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以及制定政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参考依据。2012年至今,常熟市工商联5次获得市政协提案评比优秀提案奖。其中《政企同行、创新引领、加快提升服装产业》等5篇提案,获评优秀提案;《加快股权投资基金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列为政协主席督办提案,获得苏州市工商联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省三等奖。
——关注民企建言。身在民企,思在民企。常熟市工商联积极为民营企业发展鼓与呼。近5年来,常熟市工商联系统共撰写调研报告62篇。调研报告《关于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都做出了重要批示。2012年,针对实体经济发展下行态势,常熟市工商联组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深入各地了解情况,向政协全会提交了《关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2013年,他们围绕推进民企转型升级,召开重点民企座谈会,赴浙江等调研,撰写的《关于鼓励支持我市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思考》的调研报告上报市委主要领导。领导批示有关部门,逐一梳理各项建议,提出落实方案;2014年,围绕市委“提升民企创新能力”主题,他们提交了《加快创新步伐,全面提升民企核心竞争力》的政协大会发言;2015年,围绕传统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撰写了《加大政府引导支持力度,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等。
——上下联动解难。目前,常熟市工商联工作已经形成上下联动,部门联合,机关科室、基层商会共同参与的新局面。5年来,配合全国工商联做好两年一次的私营企业抽样问卷调查工作和每年一次的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调查工作,与各乡镇商会共同摸底排队,基本掌握了全市规模型企业的发展情况,累计20家(次)民企入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配合江苏省工商联开展每年一次的民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光彩事业情况调研统计;配合苏州市工商联先后开展民企文化建设、新型照明企业、地标型企业等各类调研20批次。建立并深化了与市委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市人社局、经信委(中小企业局)等多个部门的调研合作和解决问题机制。既有围绕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展开的形式多样的调查研究工作,撰写出一批具有一定质量的调研报告,又推动了企业问题的有效解决。先后承接全国工商联领导在常熟调研“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民企在城镇化建设中作用发挥等课题;承接江苏省工商联在常熟调研“地标型企业”等大型调研活动。
开创工商联工作新局面
本届工商联即将换届之际,常熟市工商联又明确了新的目标和任务。围绕“强、富、美、高”新常熟建设要求,紧扣转型升级核心战略,全力做好服务企业和思想引导两方面工作,推进常熟市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代表人士两个健康发展。
为此,要充分发挥工商联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优势和五大职能作用;发挥工商联党组作用,推进全市非公党建工作;突出各类商会主阵地,突出互联网新媒体等渠道,坚持并完善培训互动、调研参政、思想教育、政企沟通、协调推进等5个长效机制;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产业迈上中高端;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教育培养;积极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常熟市“十三五”规划目标,致力创新驱动、践行五大理念,团结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争做打造精致城市的先行军,为努力实现常熟市非公有制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出智出力。
按照常熟市委领导对工商联换届工作的要求,要通过换届工作,换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导向、发展的力量和发展的朝气。为此,常熟市工商联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精准聚焦,学习贯彻常熟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精神,提振发展信心,凝聚发展合力;第二,精心管理,强化会员队伍和商会组织的建设力度,加快商会规范化、法治化、品牌化建设步伐;第三,精确引导,加快培养一支过硬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树立常熟民营企业家社会主义建设者新形象;第四,精致服务,探索服务两个健康发展的新方法、新路径,架设民营经济发展的虹桥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