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多年的不断努力与发展,中科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环境下先进的混合所有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乃至世界灵芝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发展民族中医药和民族科技产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王连安也从一名优秀的青年科学家成长为优秀的管理者,由优秀管理者成长为优秀企业家,实现了从科学家到管理者,再到企业家的完美转身。
20多年前,他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参与多项部委级研究课题,其中新疆乌伦古湖水资源利用课题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被称为年轻的科学家。
20多年后,他执掌中国乃至世界上灵芝行业的龙头企业,不仅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还成为目前中国市场经济环境下先进的混合所有制股份有限公司。该企业,为发展民族中医药和民族科技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就是中科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集团)董事长王连安。
科研创新成龙头
从商之前,王连安的身份是一名青年科学家,尽管在研究所工作几年之后就出任公司总经理,但是钻研科学,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卓越的创新想法一直萦绕在王连安的头脑中。
有了做科学研究的底子,自然深知科技创新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因此王连安十分注重产品的开发和相关的科研工作,中科历经十几年的发展,说到成功的原因,王连安总结:就是长期蛰伏苦练内功,依靠创新科学发展。
1999年10月10日,正在中科视察工作的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路甬祥挥毫为中科集团写下了“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民族科技产业——赠南京中科”笔力遒劲、寓意深远的题词。
回忆起企业发展初期的那段艰苦岁月,王连安无限感慨,当时中科集团尚处于初创时期,他们正在奋力爬坡,一边摸索一边发展,虽然有机遇但公司确实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风险。在困惑和迷茫中,他们最需要得到支持,最需要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路甬祥的题词给创业中的全体中科人带来了巨大的鼓舞,为中科集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此中科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定位为公司的中心工作,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想来这就是中科集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动力所在,也是王连安本人从科学家转身为企业家最不能割舍掉的科研情结。
以中国科学院的强大人才实力为支撑,骨干成员均为中科院的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博士、硕士;中科产品几乎涵盖所有领域(抗癌系列、肝、心脑血管、糖尿病、美容、大众保健等系列),销售网络遍布全国30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国际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科学院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获得57个国家卫生部及药监局中药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居业内前茅,中科的产品及与产品相关的技术共获得125项专利,其中有38项为发明专利;拥有“中科”除特种行业外所有领域的商标权;在同行业中率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及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被卫生部认定全国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之一;第一批获得国家进出口自营权等等这些成绩不能不谓之华丽,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结合也许更能贴合出王连安从科学家转换到企业家角色的多彩性。产品研发投入是产品销售广告投入的2倍之多,高研发投入使得中科形成的产品批文及产品科技含量遥遥领先同行的局面更能为人所肯定。
随着中医药科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际权威机构所接受,中外相互间的合作日愈加强,中科集团以自主研发的高端平台为根基,参加各类国际展览,积极开展各国科研机构的合作,拓展品牌知名度,接受全球科研团队和市场的考验和挑战。
王连安自豪地对记者说道:“我们中科对外合作伙伴有法国科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基因科学研究所、新加坡皇家医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等国内外研究机构,中科采用的是依靠研发带动生产基地的模式,研发部门是企业架构的重中之重。坚持科技创新优先,广纳优秀科技人才,不断研发创制新品,不冒进、不折腾、不忽悠。”
社会责任在心间
王连安同样也十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经常教育员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以诚信作为立身之本,将自身的前途与企业的发展、社会的利益紧密联系。
2003年3月27日,由中科集团、民盟江苏省委等单位共同捐助的金牛湖中科希望小学正式揭牌,在金牛湖中科希望小学成立的同时,中科集团还设立了中科奖学金、助学金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业。这一做就是13年,13年间,中科不断对希望小学增设奖助学金,2007年,增设了中科教学奖;2012年,又增设了圆梦助学奖,用以资助考上大学的希望小学毕业生。
“曾经那张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女孩让许多人感受到了贫困地区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求,而当我们走下车才发现,那一双双眼睛远比照片带给我们的触动更加强烈,这一望,便是中科与金牛湖希望小学13年或更长远的情谊,能为社会做点事,我想每个人都会感觉非常快乐的。”王连安笑着对记者说。
采访王连安之前,记者曾采访过位于南京江宁区的中科生产基地,当时带领记者参观的就是接受过中科捐资助学,毕业后留在中科的一名大学毕业生,谈到留在中科工作的原因,小姑娘的回答让记者印象深刻,“我当时就是被帮助的希望小学的一名学生,在中科的帮助下得以完成学业,考上了大学,毕业之后能来到中科工作,在接受帮助的同时尽自己的力量来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自己觉得很有意义。”
自2003年到如今,中科共举行了二十七届奖助学金、十九届教学奖、五届圆梦行动奖学金等活动,捐助物资共计250余万元。
“将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利益紧密联系,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这是企业家的社会担当!”王连安说道。
2015年4月8日上午,中科集团与三江学院共同合作开办的“中科起航班”正式起航。该起航班以中科为主制定教学方案,开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中科部分领导干部将直接参与“中科起航班”的教学工作,定期为学生授课,同时被聘任为兼职教授。
王连安自身是从青年科学家做起,深知掌握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在其发展道路上,他也感悟到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必要性。开办这样一个起航班,能够将高校和科技企业集团有效地结合起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王连安表示,中科将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助学金和创业基金,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
除了捐资助学外,在承担社会责任上中科也显示出了满满的正能量。王连安带领中科集团在非典期间向社会捐款、捐物达千万元;2008年5·12大地震发生后,中科集团183名员工主动向灾区人民捐款、献血,还委派专人专车随同南京市委抗震救灾团深入灾区腹地参加救灾,累计捐款捐物300余万元;2013年4月四川雅安地震,中科集团向雅安地震灾区捐赠150万元款物,用于灾难救助,这是当时南京市玄武区慈善协会收到的第一笔雅安地震捐赠。
管理创新、科研创新和社会责任伴随着王连安的角色转换,也是王连安和中科集团的标签印记。经过20多年的不断努力与发展,中科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环境下先进的混合所有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乃至世界灵芝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发展民族中医药和民族科技产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王连安也从一名优秀的青年科学家成长为优秀的管理者,由优秀管理者成长为优秀企业家,实现了从科学家到管理者,再到企业家的完美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