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4天内,乐视网股价跌了将近15%;其中7日股价跌4.86%,蒸发37亿元。11月6日,乐视控股CEO贾跃亭发布一封全员内部信,反思因节奏过快导致公司资金不足,宣布要变换节奏,告别烧钱扩张并专注现有生态。
贾跃亭罕见的反思,有危机公关的意味在内。而细究“乐视模式”的实质,其严重依赖融资的特征虽然与“庞氏骗局”无涉,但乐视因此陷入被动,足以警戒公司激进扩张的风险。
“乐视模式”的核心是资本运作。近几年,贾跃亭本人在上市公司乐视网频繁套现,进行个人股权质押,乐视网融资过百亿,备受外界争议。在公司经营层面,各种发布会上概念迭出,而以市场表现看,乐视手机等产品却反响平平。正是这种过于频密的资本运作和经营层面不甚理想的巨大反差,使得批评乐视者认为其涉嫌“庞氏骗局”。
不过,上述质疑在法律层面上显然并不成立,乐视如果出现问题,更多是公司的战略、经营缺陷。与“庞氏骗局”不同,乐视的确在做硬件、做内容、做服务,从各路人才的加入,各路资本的入局看,乐视经营的独特思路甚至可能是被看重的。
乐视战略的缺陷在于其严重忽视现金流,过度地负债、过度地超前布局,而忽视当下的经营效益,使得其抵抗诸如股价波动等外界风险的能力被弱化。因此,最终可能会被证明是不智之举。乐视经营重融资,激进扩张严重依赖融资,却忽视了资金的使用成本需要经营业绩来覆盖。
以略加保守的观念来看,乐视生态化经营的本质就是多元化,这意味着乐视缺乏专注,相比庞大的融资,在没有主营业务充当“现金牛”,经营盈利严重缺乏亮点、爆发点,甚至产品品质不被市场认可的情况下,部分停留在“生态化反”等概念上的多元化经营必然意味着对融资信誉、可持续经营能力的透支。
不管出于何意,贾跃亭的反思是及时的。A股市场为乐视网提供了融资便利,但归根到底,融到的资金需要回报,对赌协议需要业绩兑现,这是乐视需要直面的问题。资本市场如双刃剑,在经营回报和扩张布局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也是任何一个或大或小的商业组织都无法回避的现实命题。